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学术动态

复旦大学顾东辉教授应邀为我院作学术讲座

[发布单位: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21-09-27]


专业认同饱含价值与情感因素。开学之初对新生进行专业认同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其对所选专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未来就业的了解,更有助于学生尽快找到学习的方向感、归属感与驱动力。914日上午,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类专业认同教育讲座在教学10号楼D503教室举行。鉴于疫情原因,本次讲座采用视频+现场方式展开。讲座现场由李怀教授和尹广文副教授主持,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青年教师和2021级社会学类班全体同学参加。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顾东辉教授应我院邀请在线上开展了题为“社会工作的本质与框架”的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前,主持人李怀教授和尹广文副教授向同学们简述了西北师范大学及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概况;回顾了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相关专业教师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和教学特点。

14日上午9:00—12:00,顾东辉教授面向2021级社会学类班新生进行了主题讲座。首先,顾东辉教授阐述了社会工作的本质特性。他介绍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协助和优化社会人/镜中人(person in environment),与环境互动,推进社会健康而全面发展的专业活动;社会工作者可被誉为“社会健康工程师”。接着,顾教授从社会工作的主体、对象、目标、伦理、方法等要素出发阐释了社会工作的基本特性。

其次,顾东辉教授基于马斯洛人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层次理论总结了社会工作的三维功能。他指出社会工作者在达成任务目标时往往不自主的生成过程目标,进而显性和隐性的彰显出社会工作的利他功能。同时,社会工作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分别发挥着人力投资、诉求表达、人境平衡和关注贫弱的优境功能。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进行助人利他的社会工作过程中可获得成功——幸福——价值带来的行动体验,从而实现全人提升。

再次,顾东辉教授讲解了社会工作的行动框架。他说明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由以下四个步骤构成:a需求测评,包括问题表现、原因机制和解决办法;b SWOT分析;c 计划执行;d 评估总结。这里顾教授还强调了社会工作的底线框架,也就是在政务、事务、业务、财务各方面拖住道德底线,履行公信。

最后,顾东辉教授提出了社会工作者多维增能的需要。他提醒学生要认识社会的现在,源于前人的过去贡献,社会的未来,在于我们的近日参与。社会学类学生要把握理想定位,理性操作,承前启后,重点突破,分而处之,积极自助协同前行。自我提升的具体方法上学生们注意内化专业理论;掌握基础和拓展知识;提升核心能力;注重行动研究;内化功能角色以成为利他高人。

在讲座尾声的互动环节,学生提出了“如何统合外部环境和内心的认同?”“怎样理解社会工作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关系?”等的疑问。顾东辉教授一一进行了深入解答和回应。李怀教授最后对本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讲座进行了立意深远的总结,鼓励2021级社会学类专业新生拓宽眼界、解放思想、多方位深入认识和了解所学专业,尽早规划设计学术生涯。通过与权威专家的线上学习,与专业领头人的线下交流,同学们对社会学类专业有了初步认识,纷纷燃起了斗志,势必在日后学习生活中成为全能人。

(撰稿:包海波,校对:尹广文,审核:李怀)


顾东辉教授简介

顾东辉,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福利专业哲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文科科研处处长。兼任全国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员、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理论、社会治理、社会工作本土导向、灾害社会工作、济贫政策、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评估。主持国家杜科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杜科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等各类课题近60项。出版著作/主编教材20余部,在《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人民日报》等刊物和报纸发表学术论文逾100篇。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十大社会工作杰出人才”、民政部“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项目奖”、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2012年度中国十大杜工人物”、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第五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学人奖等奖项。



专业院校:
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