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学术动态

“青年博士论坛”:我院马龙军博士作学术报告

[发布单位: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21-04-25]


422日下午,我院青年博士马龙军在10D四楼学术报告厅作学术讲座,讲座主题为“中国乡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参加此次讲座的为我院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本次讲座由李怀教授主持。

首先,马龙军老师就本次讲座的内容框架向同学们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主要由乡村社会组织的历史发展与乡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两大部分组成。在具体的内容展开之前,马老师向大家明确了乡村社会组织的定义,即乡村社会公众自发成立或者在政府推动下成立,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县域范围内开展活动的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的地方性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县、乡镇、村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并且,关于为什么要关注乡村社会组织这一问题马老师也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其次,马老师就本次讲座的第一部分内容,即乡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展开。建国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组织经历了发展停滞(1949-1978年)、恢复兴起(1979-1988年)、规制发展(1989-2005年)和高速发展(2006-)四个阶段。马老师从组织发展的外部需求、活动资源、监管制度以及发展结果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逻辑清晰,内容充实,使同学们对乡村社会组织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

在第二部分内容的讲述中,马老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讲解了乡村社会组织发展制度环境,并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向同学们分析了基层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态度;在乡村社会组织类型构成与空间分布中的内容讲解中,马老师将社会组织将分为经济、科学研究、社会事业、慈善和综合五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又将其细分为工商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社会服务、宗教等14小类,根据统计图的展示,他将乡村社会组织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为:组织在空间上的数量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组织类型多样化但结构并不均衡;关于乡村社会化组织的制度化程度,马老师指出组织的适应性、复杂性、自主性和内聚性程度较低,与现代成熟意义上的社会组织还有一定差距。

最后,马龙军老师从历史发展、制度环境、类型构成、空间分布及乡村社会组织制度化五个角度就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

接下来,分别由我院韩建民教授和王海峰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韩建民教授对马老师讲座翔实的内容、思路贯穿明确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韩老师鼓励同学们要与老师多多交流,将感兴趣的内容往本次讲座方向聚焦,阅读大量文献。王海峰老师在点评中提出了本次讲座存在的欠缺,即微观部分应该更加的细致丰富。互动环节,我院巨浪博士向马老师提出了疑问,马老师以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讲解进行了回应,阵阵的掌声助推师生交流气氛和谐融洽。

在讲座的尾声,李怀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精彩总结并向马老师就本次讲座内容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指出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中要有理论依据、数据资料来源要真实可靠。本次学术讲座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分析透彻,精彩纷呈,对进一步拓展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有很大帮助。

(撰稿:荆志英   审稿:马龙军   审核:李怀  摄影:杨永鹏)


讲座人简介

马龙军,男,回族,1991年生,甘肃天水人,管理学博士。本科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硕士、博毕业于南开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治理与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多项。现为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讲师,目前承担本科生《公共管理学》、《西方管理思想史》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专业院校:
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