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学术动态

兰州大学焦若水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发布单位: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19-12-05]


小雪至,冬始俏。20191128日上午,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焦若水教授莅临我院10D四楼学术报告厅作学术讲座,报告主题为“发现主体性:社会工作(教育学)的使命表达与实践研究”,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部分研究生与本科生参加讲座。本次讲座由李怀教授主持。

焦若水教授从社会工作教育视角出发,结合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特色,以自己五年多的城市社区行动研究为例,从四个方面对本次讲座的主题展开具体论述。

第一,何为社会工作:视阈与实践冲突。焦若水教授指出:中国社会并存着传统的行政性社会工作体系和以西方为蓝本的专业性社会工作体系,从西方移植的专业社会工作进入到中国本土环境时,势必面临着强大的传统行政社会工作体系,产生“晏阳初困境”。因此,专业社会工作要在中国发展,就要“嵌入”原有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他总结以往学者的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实践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服务方案被在地化的“策划和包装”、服务对象被各种礼品“引诱”、服务过程演变为“搞活动和作秀”、服务效果被事后“编写和杜撰”、社会工作者被动成为“包装项目和搞活动”的工具或是“基层行政”的替代品;二是专业社工被吸纳到街道的权力网络中产生了外部服务行政化、内部治理官僚化和专业建制化的过程;三是社会工作专业考试制度、专业培训、专业服务等沦为一些专家学者获利谋财的工具。

第二,走向实践:社会工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焦若水教授讲到,与我们移植的英美社会工作相比较,在德语国家,社会工作是从教育学中衍生出来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教育学”概念并存,社会工作内涵着更为基础性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助人自助”需要体现出对服务对象及周遭社会的教育和能力培养。他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案例,分别从教育社区、教育社会、教育决策、教育公众四个层面指出,要在社会工作的社区实践场景中以教育社区,要给予国家和政府社会工作的学理想象以教育社会,要在社会服务和社会倡导中融入社会工作的社会价值以教育决策,要注重社会工作的表里互构以教育公众。

第三,重思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教育学及其反身性。焦若水教授认为国家的社会政策具有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改善民众福祉、辅助主流价值观和社会秩序的构建等功能。同时,他也指出社会工作服务中服务对象处于两种极端形式:一是忽略案主经验世界,社会工作者以学院派思想完全支配服务对象生活世界,服务对象很少能成为主体位置,也不需要承担责任;另一种则极端则是抬升服务对象的主体位置。面对这种情形,焦若水教授以其团队所开展社区服务的正宁路社区共享集市为例,从改变社区、教育居民、创新公共服务三个方面,通过在社区空间改造中搭建平台、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培养社区居民领袖、推动社区团队专业发展、建立微创投公益等多样化形式,为社区发展不断注入动力。

第四,结论与讨论。焦若水教授指出:源于英美的西方社会工作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强烈的微观社会工作色彩,宏观性命题关注不够,在识别中观层面的一些问题时缺乏研究和实践经验支持。但是,和西方的转型相比,当代中国转型无论规模还是深度都是西方所不能比拟的,中国的转型为社会科学界创造了可观的条件来进行知识创新,为促进社会工作者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同时,焦若水教授指出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和专业自主性并不完全取决于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而是取决于和不同社会力量(政府、学院、客户等)结盟的结果,也就是说社会工作教育的“教育”行为具有伦理教化的特点,无法像技术领域那样通过运用简单的方法和技术达到某一特定目标,问题最终是否得以解决,主要责任在于案主及案主与周遭环境互动的能力。

最后焦若水教授结合美国教育家帕滕的观点做出总结,社会工作的焦点应集中于社会倡导和社会行动,社会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认知观念的改变,积极行为的形成,方法能力的内化,在某种程度上比服务更为重要。

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向焦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焦老师以自己广博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专业素养,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幽默风趣的语言一一进行了深入回应,现场互动热烈,师生共享了一场生动的学术盛宴。

在讲座的尾声,李怀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并做出总结:社工专业不能缺少反思性,我们要从社会工作生活实践中去观察去实践才能发现主体性,不管是研究专家、实践专家或是社会工作教育学,只有在不断地社会工作生活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才能发现其主体性。                             

 

焦若水教授简介

焦若水,1977年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基地兰州大学中国民族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工作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2009),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培养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理论、民族社会工作研究。近五年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各类横向项目20余项,出版《变迁中的社区权力与秩序》等论著多部,发表各类文章40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研究成果获“甘肃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9)等省部级奖多项,2017年被评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019年被评为“甘肃省飞天学者青年学者”。

 

(撰稿:何亚东、王敏 审稿:尹广文 审核:李怀)

 


专业院校:
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