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学术动态

中山大学刘志杨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发布单位: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22-07-14]


202277日晚19时,中山大学刘志杨教授为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带来了题为“材料、问题与方法——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和资料分析”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李怀教授主持,校内外200余人在线学习。

  刘志杨教授首先强调了论文选题的重要性,提出好的选题必须具备问题意识,鼓励同学们注意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产生问题意识的能力。刘老师指出,问题意识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和找到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其中,“有意义的问题”包括三项标准:其一,要找出不同事项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其二要触及现象和过程背后的深层逻辑和动力,而不仅仅是资料堆砌;其三,“有意义的问题”应有理论作为指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刘老师还以自己对藏茶的研究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了问题意识对确定研究选题的重要性。

刘老师重点介绍了选题的几个基本原则:首先,选择研究者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其次,拟定一个准确的标题;第三,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第四,选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第五,考虑研究的可行性;第六,学会提问和自主思考,明确自己的研究的独特之处。

紧接着,刘老师讲述了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文献综述等相关问题。刘老师指出,在收集文献资料时,不仅需要保证文献资料的全面性,同时也需要对资料加以甄别,理性选择和运用文献。同时他也再次强调,文献综述并非是简单的资料堆砌,而是要指出前人研究的创新和不足,同时反观自己的研究,明确自己的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性。随后,刘老师针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给出了一系列具体、实用的建议,如动笔写作、确定研究方向和旨趣、增加阅读量、培养批判性思维等。

最后,刘老师举了“火锅是如何成为一种大众食品”、“拉萨藏族农民为何不愿种大棚蔬菜”两个有趣的例子,再次帮助同学们理解如何在研究中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增添了讲座的趣味性。

讲座接近尾声,刘志杨教授和李怀教授就“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学科异同”这个议题进行交流,刘老师结合我国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发展历程对此问题作了解读。李怀老师简单总结了讲座内容,并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将这些知识真正应用和内化到自己的研究中去。本次讲座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深入浅出,对同学们做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撰稿:张奕柠 摄影:张慧 审稿:尹广文 审核:李怀 )


刘志杨教授简介

刘志杨,人类学博士,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执行会长。主要从事人类学、民族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少数民族社会与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中国民族史等。长期在中国藏区和西南民族地区从事田野调查和研究。近来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物的流动及其社会文化意义、饮食与社会变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等方面。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在《民族研究》《开放时代》《思想战线》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在民族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近十部。


专业院校:
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