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学术动态

华东师范大学张振华老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发布单位: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22-04-16]


413日晚,应我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振华老师通过腾讯会议为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带来题为“中国社会冲突及其治理的若干问题探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张文礼老师主持,300余位校内外师生参与讲座。

张老师从社会冲突易混淆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中国社会冲突及治理的“前世”与“今生”、中国冲突治理的逻辑与隐忧、可能的出路几个方面对我国社会冲突及治理若干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

首先,关于社会冲突,部分代表性观点认为社会冲突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其发生及其量级是社会状况变糟,“民不聊生”的征兆与表现。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冲突现象加剧,可能并非中国社会状况变糟的表征,而是政权更加回应民众诉求的结果,体现的是政治进步。

由此,张老师对中国社会冲突及治理的“前世”“今生”展开回顾。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政治化冲突、改革开放前的单位化冲突,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纯粹”的社会冲突,分别对应不同的治理逻辑与治理方法。从改革开放前区分敌我矛盾的制度建构二元逻辑到新时期强化信访、重塑司法、调解维稳,体现了我国社会冲突治理制度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一面。

然而,制度进步的背后,部分由当下冲突治理逻辑导致的隐忧不容忽视。当前我国的冲突治理逻辑主要表现为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用人民币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社会冲突政治解决、对抗争者诉求选择性回应等,这些治理逻辑可能会导致抗争复生抗争和部分新型冲突的涌现,加重社会治理负担。

最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张老师提出了几条可能的出路以优化我国冲突治理,包括转变思维—由关注冲突数量转向关注冲突形式、治理重点由防范冲突发生变为转化冲突发生形式;改进手段—推进社会问题社会解决、将带有暴力色彩的社会冲突转化为不同利益群体的辩论与谈判。解决冲突的方式不是压制冲突的发生,而是转化冲突发生的场域和形式。

我院师生与张振华老师积极互动,提出“在中国话语体系中如何理解与表达社会冲突”等问题,张老师一一作出回应。他强调冲突不同于矛盾,冲突是行为导向的,小的冲突若不能及时化解,会在积累过程中形成革命性因素,需要加以警惕。无直接利益参与冲突的行为动因包括参与者的共情和部分参与者利用机会为自己的不公待遇发声等,即同处于一个抗争队伍中的个人诉求可能是不同的,由此导致人们抗争的形式多样,难以预测。

报告结束后,张文礼老师对报告内容予以高度评价:观点、视野新颖,以现实为导向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体现了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多学科理论交叉的全景式分析过程,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借鉴。


(撰稿:张恩通  摄影:张力丹  审稿:刘磊  审核:李怀


 张振华老师简介

 张振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政治学与行政学教学点责任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两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各类研究成果50余项。成果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著作二等奖等奖项。


专业院校:
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