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学术动态

中山大学张和清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发布单位: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21-12-13]


2021127日晚,我院邀请中山大学张和清教授为全院师生开展主题为“社会工作干预与中国乡村生态、生计和生活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研究——以绿耕项目为例”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李怀教授担任主持人,兰州大学张永梅教授担任与谈人。三百余名校内外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李怀老师主持会议)


讲座伊始,张老师介绍了自己课题研究的历程,提出“环境友好的生计发展才是可持续生活”,他在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遇到的两件事,促使对中国农村、民族灾害社会工作,尤其是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等核心问题探索不止,开始思考中国乡村生态、生计、生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首先,张老师提出问题缘起,在云南绿寨少数民族村落中村民的生计困难与村落的生态破坏以及汶川雅安、青海玉树、广东茂名和云南鲁甸的灾害社会工作实践和调研中,引发对乡村社区生态、生计和生活脆弱性的忧虑。社会工作实务面对此种情况,既无力回应社区民众的民生问题,也无法应对人与环境相互侵害的生态议题。张老师分析其原因在于社会工作面临着理论与实务的双重困境,在反思前两种社会工作理论范式及实务模式局限性的基础上,张老师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视野分析乡村衰落的现状及其社会根源,并探寻生态社会主义的出路。

其次,张老师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视野与中国乡村衰落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指出,中国乡村衰落主要表现在土地自然力遭到破坏,引发生态环境退化,出现马克思基于“新陈代谢断裂”所批判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农业对自然的破坏问题。同时,资本主导的农业生产方式破坏了人类自然力,抑制了劳动价值,造成劳动者日益贫困以及村民交往中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下农村贫困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接着,张老师提出再造乡村生态、生计与生活可持续发展。在绿耕乡村社区再造实践中,生态、生计和生活是相互统一协同并进的,当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时,可持续生计也就有了资源保障,在“城乡合作”和“公平贸易”过程中,村民的身份认同和价值感得以提升,人与自然的疏离关系得以弥补,文化资源将成为可持续生计资产。

(张和清老师进行学术分享)


最后,张老师提出,社会工作可以借助传统乡土文化和现实需求将小农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小农经济在生态保护、生计改善、食品安全、文化传承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多元功能,助力实现生计发展、社会互助、文化认同、环境友好和社区自治等“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走出不同于资本主导市场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讲座尾声,与谈人张永梅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并提出问题,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向张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张老师进行了细致地解答。李怀老师对张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同时对张老师的分享内容作了简要总结,他表示社会工作者在运用实务和理论过程中,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系统的理论,以后要在这方面多加关注与探索。李老师也借此机会向张老师再次发出邀请,希望张老师日后能亲临我校,再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

(张永梅老师进行点评与总结)



(撰稿:张薇  截图:张薇  审稿: 尹广文 审核: 李怀



张和清老师简介

张和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 MSW )中心主任,民政部“全国城乡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华南片区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硕士( MSW )及哲学博士( PHD ),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


专业院校:
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