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学术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晓峰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发布单位: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19-11-19]


20191115日下午,应学院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晓峰教授,在10号楼D区四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县域治理中的制度建设与制度优势”的学术讲座。我院部分教师、全体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李怀教授主持。

赵晓峰教授从县域治理缘何重要切题,认为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双轨政治”是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治理方式的重要概念。那么,如何在费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与理论体系中理解“双轨政治”呢?赵教授从皇权不进村、村治靠绅士(将绅士视作地方自治单位的基本治理主体)、县官与地方自治单位之间的“协调关键”三个理解维度对“双轨政治”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指出其蕴藏着费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治理价值的理解和对理想政治社会模式的理解,具有重大的学术贡献,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显示出积极的现代治理价值。但同时,赵教授也对“双轨政治”的诠释限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尽管费孝通先生高度重视地方自治单位的重要性,却没能对家族与族权性质进行深入分析,难以诠释国家政权建设与地方自治单位的辩证统一关系。

为此,赵教授以“公域、私域与公私秩序”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农村基层半正式治理实践的存在空间、实践机制及变迁轨迹。他认为,半正式治理是中国农村基层的公共权力主体(准官员)采取的非科层化、非制度化、非程式化的治理办法,它不完全以国家规定的正式制度、法律、政策为操作规范,而是综合利用各种治理资源,尤其是来自乡村社会的内部资源,来实现对农民的控制和治理目标。公域是半正式治理的宏观体制环境,私域是半正式治理实践的社会基础,半正式治理就是公域与私域之间秩序的承接与转换机制。在此基础上,赵教授通过案例研究分阶段系统论述了农村基层治理实践。即共和国前三十年的农村基层治理维系了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基层治理优化了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形象,取消农业税费后的农村基层治理发展了半正式治理。每一个阶段,农村基层治理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为以后基层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最后,赵教授总结了县域治理中的制度建设与制度优势。他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县域治理逻辑正在发生质的变迁,突出表现为制度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政府试图以制度整合实现对乡村的规范化治理目标。县域治理中的制度建设就是要用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本去取代乡村社会中非正式制度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依据。但是,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府政策为主要内容的规则中心主义的改革取向加重了地方行政的荷载,导致简约治理、半正式治理等传统治理方式逐渐失去存续空间,县域治理中出现了制度化困境。因此,要重视县域治理中的非制度实践,即县级党委和政府在上级政权的领导下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的反常规、反标准化的治理行为,比如频繁开展的运动式治理、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实践价值等非制度实践,这些方面原本即存于中国的政治传统和政治体制中,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潜在优势。同时,他认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是要理解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关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县域治理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所在。

讲座互动环节,赵晓峰教授与我院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针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积极回应。李怀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精彩总结,并与师生们分享了他对赵晓峰教授学术讲座内容的独到见解。本次学术讲座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分析透彻,精彩纷呈,对进一步拓展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有很大帮助。

                  (撰稿:赵迈、吴晓玲  摄影:贾彬  审稿:白列湖  审核:李怀)

 

赵晓峰教授简介

赵晓峰,1981年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社会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校社会科学联合会副秘书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新型农民合作社与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陕西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杨陵区委区政府聘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智库专家、农村乡村治理研究首席专家;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战略与管理》《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青年研究》《中国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被CSSCI收录4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其他各类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


专业院校:
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