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学术交流

第三届全国民族社会工作学术研讨会概要

[发布单位:人员机构    来源: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18-10-16]

 

为推动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促进我国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2018101314日,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民族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兰州创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办的第三届全国民族社会工作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学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田澍教授出席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李怀教授主持了研讨会开幕式。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内蒙古大学、石河子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等27所高校,云南心连心社区照顾中心等7家社会组织的50余位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学院150多名研究生、本科生和部分师生听取会议。

研讨会分为主题演讲、专题论坛、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地考察三个环节。

1013日上午,会议主题演讲在教学10号楼D区四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贵州大学庄勇教授作了“‘国家在场视野下民族社会工作本土理论建构的思考的发言,主要结合一个苗族村庄的社会工作实务,从国家在场理论、国家在场下的民族社会工作、扎根本土等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民族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的构建问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民族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大学任国英教授作了民族社会工作中文化能力建设行动研究的发言,以内蒙古一个生态移民社区的服务项目,先从生产困境、生活困境、心理文化困境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移民社区面临的问题,进而介绍了项目初期进展中的家庭文化能力建设、项目中期社区营造成果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口述史研究、社区文化建设、环境改善等项目成果,同时就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实施策略提出了三点反思:其一:应当以文化为核心作为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重要行动策略;其二,需要厘清围绕文化为核心的行动脉络;第三,建构多元一体的行动模式。甘肃省社会学会会长、兰州大学陈文江教授以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几个问题为题,辨析了关于民族社会工作概念的争议问题,认为不能将民族社会工作理解为仅对少数民族开展的具有族性归属的社会工作,这样会陷入强化区隔、忽略需求而突出差异、放大责任等误区,因此主张民族社会工作就是在民族地区开展的社会工作。同时,陈文江教授分析了宗教文化对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影响,强调应当在准确理解、认真对待、真诚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习俗的基础上,善于利用宗教资源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华东理工大学朱眉华教授作了贫困家庭的资产建设干预实践与反思的发言,从我国社会救助政策的发展脉络入手,结合资产为本的社会工作干预实践经验案例,分析针对贫困家庭资产建设从生存性救助到发展型救助的干预策略。甘肃沐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孟霖以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为题,结合甘南藏族自治州爷爷奶奶一堂课公益项目的实践探索,分享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何在牧区传承,如何系统地梳理藏区牧区的历史、文化、风俗及传统技艺,将伦理道德制度化,民间信仰崇拜仪式化,民俗艺术活动大众化等行动研究成果,认为从文化的视角审视牧区文化理念与社会实践,需要突破现有实践的局限,直面真实的牧区社会问题与牧区社会需求,避免藏区的现代化发展既不被世俗文化的迷雾所遮蔽,也不是盲目地恢复传统或文化传承来代替发展,而是找到更为有效的行动策略。内蒙古科技大学王力平教授作了社会工作协同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的可能及路径的发言,针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问题,从社会工作协同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的可能性、理论基础、运行机理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城市民族社会工作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和社区化的工作框架。在大会演讲环节,我院李怀教授和兰州大学焦若水副教授分别作了评议。

1013日下午,会议分为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社会工作参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民族社会工作中的宗教与文化议题三个分论坛进行了深入讨论。

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论坛中,焦若水副教授作了从理念到行动: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建构的实践逻辑的发言,以何谓民族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的两幅笔墨以及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实践空间为基本框架,从文化敏感、专业嵌入和权力网络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实务路径,并且指出本土智慧转化、专业边界弹性和社区组织培养是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可行空间。特日格乐副教授以民族地区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经验探索为题,从实验区的设立、内蒙古的实验区经验介绍、实验区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实验区创建中的启示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亲身经历,总结了实验区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针对民族地区社区治理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认识。王国渝讲师从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合法性、文化视角和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对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进行分类述评,梳理了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荣增举教授基于社区照顾理论视角,分析民族社会工作实施策略及其主要特征,提出了基于社区照顾福利思想和多元文化观念的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实施策略。赵军雷讲师从发展困境及其影响因素、专业社工与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的耦合空间等方面,探讨了社会工作视野下民族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构建路径。刘娜副教授、马歆星副教授、马小华副教授和陈德凤社工分别进行了分享,内容涉及民族聚居区社会工作、社区融入、青少年犯罪自己民族地区的助残。《社会工作》杂志主编邹鹰编审、西北民族大学刘荣副教授对以上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庄勇教授对论坛进行了总结。

社会工作参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论坛中,马克林教授作了社区教育: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助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切入点发言,指出贫困是十分复杂的经济社会活动,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是相关各方协同努力而达致脱贫目标的过程。社会工作是脱贫攻坚中一支具有专业优势的新兴力量,是政府扶贫的有效补充。当前精准扶贫中实施的五个一批工程强调根据贫困人口的不同需求分类提供专业服务,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力量能够在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中发挥积极作用,其中开展社区教育可成为助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脱困的有效切入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中立足于教育扶贫,对于提高扶贫工作实效、改善和稳定发展扶贫工作的基础、增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需要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壮大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大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予以保障。王立业博士、单文彬讲师、李淑云社工分别进行了主题为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效果可持续性研究鄂西民族农村地区精准扶贫调查与评估小组工作在少数民族流动妇女扫盲教育中的有效性研究的发言。张正讲师、王鹏讲师、硕士生朱志刚、本科生何凤婷分别作了主题为桂西北地区文化扶贫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河池市环江县为例牧区慢性疾病漠视与文化生态关联重建的家庭健康照顾——牧区社会工作行动研究双向精准帮扶视角下大学生赴藏支教实务研究——以南京某大学暑期支教队为例社会工作助力西北深度贫困地区社会福利的发展的发言。随后朱眉华教授、王力平教授、李怀教授分别对论坛发言进行了评议。朱眉华教授强调了社会工作者在参与贫困救助过程中的评估问题以及干预问题,并更期望看到社工的实际介入过程和效果;王立平教授有感而发,直言社工在贫困救助中的无力感,认为社工应该找到自身不可替代的特点而不是锦上添花;李怀教授强调了社会工作研究者应该定位自己的学者地位,注重知识的累积效应,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民族社会工作中的宗教与文化议题论坛中,刘红旭副教授以灵性、文化与本土化:民族社会工作研究概略为题,指出差异性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兴趣点,也是社会工作开展专业服务的前提条件。不同族群/种族以客观存在的生物学差异为基础,更多表征为社会意义上的不同。认为以文化敏感性为基点,考察社会工作领域英文文献中对于灵性/宗教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的文化能力、专业价值观本土化三个方面的研究,能够了解英文世界的族群/种族社会工作现状,可以为我们开展民族社会工作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李秀英副教授在民族社会工作对牧区机构养老服务的介入研究中,以多元文化视角和发展视角为理论基础,分析安多藏区M县敬老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民族地区机构养老服务的策略与方法,牧区敬老院今后不仅需要向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更要注重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特殊性,做到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适合当地实际的养老保障体系。陈伟帆副教授在文化转译与社会资本营建视角下的发展型社会工作中,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区融入的障碍及需求,初步探索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服务方法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区融入服务策略,就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区融入提出针对性建议。赵凤教授、博士生李立、硕士生岳凯峰、马会玲、杨冲、张雨分别发表了主题为农牧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民族社会工作视域下的民族地区文化治理宋代秦陇地区民间信仰研究在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的挑战——Z机构执行的三区计划项目为例民族社会工作视角下穆斯林慈善组织研究大龄农民工的生存路径与现状分析。任国英教授、刘红旭副教对对以上发言分别进行了评议。

在会议闭幕式上,特日格乐副教授、王立业博士、李秀英副教授分别作了专题论坛汇报。马克林教授作了大会总结,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在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社会工作参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民族社会工作中的宗教与文化议题等方面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对民族社会工作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实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研讨会的举办加强了民族社会工领域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本次会议对促进我院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014日上午,部分与会代表前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园街道图书馆,实地考察参访了兰州创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兰州市流动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点,现场观摩了儿童防治性侵教育课程实务活动,并就项目的完善与发展提出建议。

撰稿:姜慧茹  闵祥珍  王文慧  南国轩   审稿:马克林  审核:李怀

 

专业院校:
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