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本科专业简介

[发布单位: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20-04-11]

 

1.社会工作

专业性质:非师范专业   专业设置时间:2000

社会工作专业响应国家社会治理创新和民生保障与改善的现实需求,面向各级政府及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与熟练实务实操技巧,能在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各类企业、大中专院校及社会福利部门从事社会行政管理、社会政策研究、社会服务项目与运行评估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是西北五省高校中最早设立的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之一,是甘肃省高校中第一个开办的本科社会工作专业,是全国首批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授予权的学位点之一,亦是甘肃省第一所培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学位点。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拥有先进的课程实验室和完备的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注重与管理学、社会保障、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长期秉承“大社会”办学思路,引入“新文科”建设,以培养“新社工”之“卓越人才2.0”。本专业依托学院的民政部和全国妇联2个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基地,5个校内科研机构,2个高校/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机构,2个本专业教师领办社工机构,28个省内外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完善的实务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在国家确立“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部署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就业前景广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综合素质,具备全面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技能,熟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研究和社会工作实务方法,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以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和其他公益团体从事社会工作服务或社会行政管理、社会政策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社会保障概论、公共政策学、政府经济学、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工作概论、质性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西方社会学史、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理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行政、社会福利思想、社会工作实务、文化人类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会服务项目运作实务等。

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2.行政管理

专业性质:非师范专业   专业设置时间:2008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良、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公共精神的从事党政机关管理、企事业行政管理、社会组织管理以及政策研究、管理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本专业突出“专业基础+学科方法+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要求学生接受行政管理的系统训练,掌握行政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具有定量分析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管理沟通、协同合作与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具有分析、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就业前景较好,毕业后可进入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从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管理规划、宣传策划、机关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高级文秘等工作。在当前“凡进必考”的政策背景下,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公务员考试方面优势明显。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及经济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具备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军队、社会组织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或在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有关教学或研究工作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经济学原理、政府经济学、经济数学(1)、经济数学(2)、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学原理、西方管理思想史、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统计学原理、领导科学与艺术、国家公务员制度、电子政务、战略管理、危机管理、运筹学、行政公文与写作等。

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3.社会保障

专业性质:非师范专业   专业设置时间:2012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旨在培养可以在政府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机构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科研机构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员工福利等实务工作的专门人才,并具有继续深造的坚实专业基础。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熟悉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和政策,熟悉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运作。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在课程体系优化的基础上,实现课程模块化建设。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广博,视野开阔,实践能力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时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良好创新精神,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能够在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工会、青年、妇女等组织,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公共管理类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经济学原理、政府经济学、经济数学(1)、经济数学(2)、社会保障概论、劳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电子政务、卫生经济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等。

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4.社会学

专业性质:非师范专业   专业设置时间:2020

社会学专业响应国家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现实需求,面向各级政府及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与熟练社会调查研究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类企业、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及社会公共服务部门从事社会行政管理、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规划与发展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拥有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社会学硕士学位点,该硕士学位点自2001年以来一直是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拥有先进的课程实验室和完备的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依托学院民政部和全国妇联2个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基地,5个校内科研机构,2个高校/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机构,2个本专业教师领办社工机构,28个省内外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完善的实务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本专业学科点建设20年来,在西北基层社会发展、西北地区社会组织发展、西北地区民族文化多样性、西北地区地方治理、社会资本等研究领域特色鲜明,优势显著。截止2020年,本专业学科点已毕业200名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其中有61名毕业生考取全国著名大学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毕业生中晋职教授14人、副教授50人、博士生导师5人,厅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12人,有1人担任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有23人担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研究与实务人才。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较全面的社会学理论和调查研究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统计软件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能在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职业领域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以及发展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社会保障概论、公共政策学、政府经济学、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工作概论、质性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西方社会学史、中国社会学史、当代社会学思潮、社区概论、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组织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传播社会学、社会组织管理、中国社会研究、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等。

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5.实验中心

社会工作与公共管理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依托学院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社会工作与公共管理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单纯教学到教学、实验、科研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过程。该实验室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09年获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工程项目资助,实现全面升级改造。近年来,依靠国家、省、校相关项目,对部分内容进行充实完善。目前,中心下设社会工作和公共管理两个实验室,共占建筑面积约600平米,设备总价值近300万元。                        

                      数字政府实验室

社会工作实验室


6.就业情况

按照国家教育部“新文科”建设要求、学校“五育并举”的理念和学院“新行管”专业建设规划,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近几年,我院各专业毕业生保研学校为西北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并在后续学习中得到了学校的认可。

我院行政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转业的毕业生按照就业去向占比多少依次为考研升学、国有企业、国家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这与我院行政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学院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学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多面手”,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现已达致48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近四届学生均为80%左右,且学院近三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包括考研)与专业的相关度逐年提高。通过最近的一次对毕业生开展的抽样调查显示,2015级30名毕业生中,在企业就业者占20.51%,在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领域就业者均为18.8%,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任职比例为34.18%。按照最近的一次专业认同度调查,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认同度保持在87%以上。毕业生普遍认为我校社会工作的影响力较高(95.72%),愿意通过一系列方式保持与专业发展的联系。社工专业毕业生中担任副县级以上领导职务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达到近20余位,有数十名毕业生在全国高校任教。部分毕业生在相关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积极推动政策改革与创新,另有近百名毕业生广泛分布在西北地区的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市的社会组织或专业社工机构中从业。


专业院校:
管理机构: